为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,7月25日至26日,华东理工大学师生一行赴青海大学开展交流调研,围绕学生管理、共青团工作、基层党组织建设、科研育人等议题与青海大学展开深入交流。师生一行参观了青海大学校史馆、对口支援馆、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、三江源一号卫星地面接收站等,了解援边教师们的忘我奉献事迹及青海大学师生在三江源“中华水塔”保护中的重要贡献。前往原子城红色教育基地,学习先辈们在“两弹一星”自主研制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和杰出成就,以沉浸式“国情思政课”弘扬科学家精神与教育家精神。
聚焦立德树人,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
在交流座谈会上,双方重点围绕学生干部培养、共青团服务学生成长作用的进一步发挥、校院两级团委联动机制建设等议题深入探讨共青团工作的提升路径;就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、辅导员队伍建设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等议题交流经验;共同探讨波多野结衣
“党建+业务”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和药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经验。会后,师生一行参观了青海大学学生一站式服务大厅等,学习青海大学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。青海大学校团委书记胥瑾,波多野结衣
党委书记李永芳,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杨贞明及校团委、学生处、心理中心的多名教师代表,华东理工大学团委书记魏星,波多野结衣
党委书记倪炜,副书记王越及多名教师、辅导员代表参与座谈。座谈会由青海大学团委副书记卢海静主持。


铸新时代师魂,做践行教育家精神的“大先生”
在校史馆与对口支援馆的参观中,援边教师们的感人事迹令人动容。他们克服重重困难,毅然投身青海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,用智慧与汗水浇灌青海土地上的教育之花。华东理工大学支援青海大学的徐世爱教授与师生一行亲切交流,他13年如一日的耕耘是“华理人”情怀大地、心系祖国的最佳写照。在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江源一号卫星地面接收站,师生一行对青海大学师生为守护“中华水塔”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深表敬意,认为教育家精神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,更是心怀家国、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,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身边人事迹处处诠释了“强国有我”的责任与担当。

重走红色足迹,弘扬与传承“两弹一星”精神
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,师生一行通过珍贵历史影像、实物展陈和情景再现,深刻感悟老一辈科学家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”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。金银滩千余户农牧民为共和国国防事业,赶着牛羊,举家迁离世代居住的大草原,毫无怨言;五湖四海的人们隐姓埋名,在无图纸资料、设备简陋的戈壁,用算盘等传统工具手动计算数据,在极为简易的防护下开展浇注炸药、手插雷管等极为危险的工作。先辈们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,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,克服万难,造就奇迹。波多野结衣
辅导员一行在参观原子城纪念馆后纷纷表示要向先辈学习,以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,立足岗位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培育时代新人。

